从传统施工到无人化作业,甘肃交通建筑龙头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实践
在工程机械智能化转型与绿色发展的时代浪潮下,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携手网易灵动,推动旗下搅拌站完成全流程无人化改造,并将生产管理迁移至线上,实现无人装载机全自动施工作业,替代传统人工操作,为交通建筑行业树立安全、高效、绿色的转型标杆。
一、政策与行业双重驱动,智能化是时代必经之路
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肃路桥”)是甘肃省首家拥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集投资、施工为一体的国有大型公路施工企业,年综合生产能力300亿元以上,是全国建筑业先进企业、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公路交通行业科技创新领军企业、甘肃省交通建筑业龙头企业。
京新国家高速公路(G7)甘肃段
来源:甘肃路桥官网
近年来,甘肃省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方面在优化布局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政策东风劲吹,成效显著。仅2023年,全省已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矿山)11个、省级智能工厂5个及数字化车间26个。作为甘肃省交通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甘肃路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积极推进全产业链数字化生态构建,在数智赋能赛道上持续加码技术投入,促进各业务板块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其中就包含传统搅拌站的升级改造。
过去,传统搅拌站存在人力成本高、安全隐患大等痛点。首先是生产安全风险,夏季高温容易中暑,粉尘、有害气体容易导致中毒风险;劳动强度高,长时间体力劳作易发生滑倒、坠落、工具致伤等安全事故;其次是企业人力成本高,传统行业招工难、用工贵等问题正逐年加剧。为此,甘肃路桥选择携手网易灵动,推动旗下搅拌站智能化升级,破解安全生产与人力成本的双重难题,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二、无人装载机落地,助力西北基础能源建设
网易灵动为甘肃路桥旗下搅拌站提供了全行业独创的散料场景全自主无人装载机系统,涵盖装载机智能化改造、环境感知、云端决策与低延时通信等关键技术,实现高精度无人驾驶与全自动作业。即便在空间有限、粉尘弥漫、光线昏暗的超窄通道内,无人装载机也能轻松行动,灵活作业。
场景自主感知:实时监控料斗余量,自主创建作业任务;监控料仓余量,预测补料周期;
无人自主上料:自动导航至指定料仓,智能规划起铲点并完成铲料,并导航至料斗完成卸料;
自动定位导航:通过精准地图构建,实现高精度定位导航和自主运动控制功能,定位精度可达5cm;
全面安全防护:集成全面安全防护功能,包括实时感知行人或障碍物能力、车身倾斜检测系统、人工应急接管功能等;
全息数字孪生:集成高精度传感器与实时数据分析能力,可快速构建作业现场3D数字孪生场景,实现作业过程实时动态模拟。数字孪生系统还能根据实时数据预测作业趋势,为作业计划制定与优化提供支持。
甘肃路桥搅拌站:无人装载机作业场景
甘肃路桥搅拌站经过全面升级与智能化改造后,实现了无人装载机24小时不间断作业,打破传统施工的时间限制,施工单位无需为替班施工额外配备人员,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作业效率。在作业安全方面,人为操作环节减少,显著降低了粉尘大、生产任务重等因素造成的事故风险。
三、从传统施工到智慧建造
从传统施工到智慧建造,科技创新为基建行业注入新质生产力。此次甘肃路桥与网易灵动的合作,不仅攻克了行业安全生产与效率提升的长期难题,还为西北地区交通建筑行业树立了可复制的转型范式。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在工程机械智能化领域的合作,以科技创新推动基建行业向“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全维度升级,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注入强劲动能。
除传统搅拌站之外,网易灵动装载机器人还拓展至非标准拌合站并应用落地,包括舟山发电厂、兴发集团等。目前项目已经交付,敬请期待。
发电厂场景:
化工厂场景:
关于网易灵动
网易灵动基于AOP(面向智能体编程)理论思想及“灵掘”具身智能模型,推出国内首台无人装载机器人和挖掘机器人,参与到矿山、铁路基建、港口等一线场景的建设。现已投入项目实际应用,与徐工集团、长安重工、中铁二十局、中铁二十四局、中铁七局、中建八局、国家能源集团、南京港、舟山港、舟山发电厂、兴发集团等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工程机械领域的深入合作,与合作伙伴一道促进新质生产力在露天矿山场景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驾护航、为国家港口安全生产助力,为国家基础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网易灵动工程机器人已成功落地浙江、江苏、新疆、内蒙、甘肃、上海、四川等十多个省市,目前,正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推动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国际布局。